每天電視上演的東西,感覺都差不多。
看個書好了!
最近看的是一本老書
挪威的老字號監獄專家Nils Christie的《犯罪控制-工業時代的來臨》。(Crime Control as Industry: Towards Gulags, Western Style);許華孚老師翻譯。故意要加一下原文,顯示自己市儈、廉價的虛榮
這本書講了很多有趣的東西!
一時間要講個大概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裡面講到了世界上的監獄人口,第一名的偉大美利堅合眾國自然是當之無愧(每10萬人中有709人在監獄中:1998);第二名的是次偉大的是美國過去的冷戰強敵──俄羅斯(每10萬人中有685人在監獄中:1998)。
而這麼多的人口是可以連結到高犯罪率嗎?
答案是否定的,高監禁率的背後連結的不是高犯罪率,而是嚴厲判決;另外可以參考一下美國在法律工具化運作下的產物──美國刑事判決委員會所製作的,非常簡便使用的判決指南。將事實用法律強硬的切割後,以國家權力(白人權力?階級權力?)決定某些是量行要考量的、某些不是量刑所要參酌的。
為什麼某些罪是那麼重?為什麼某些行為一定是犯罪?為什麼犯罪就要用自由刑──監獄來處理?這些問題要講一定又會吵架,所以請讓我放大絕:大衛˙葛蘭(David Garland)的2本好書,《懲罰與現代社會》(Punishment and Modern Society: A Study in Social Theory)、《懲罰與現代社會》(The Culture of Control: Crime and Social Order in Contemporary Society)以及Thomas Mathiesen的《受審判的監獄》(Prison on Trial)許華孚老師翻譯,都是不錯的參考。
就這樣,越來越蓬勃的監禁工業產生了。
另一方面,Christie(或者可以稱呼他為克利斯帝,男性,大約是林山田先生那麼年長)也觀察到,對抗犯罪是從原本的對抗冷戰的蘇聯、對抗戰爭的角度下切入,美國人找到一個敵人──犯罪,一個潛藏在國內的敵人。藉由塑造這個敵人來讓他們先進的國防工業可以有發揮的餘地!電子監禁就是一個最明顯、可愛的例子。
不禁讓人發抖,國家用對抗敵人的手段來對抗自己國家內的國民;潛在被害者團體就出現了;金錢怪獸──媒體──也就藉由這個被害者團體的力量,不斷的加強著犯罪被害與一連串的被害恐懼。涂爾幹的「凝聚」發光了。
附帶一提,這樣的可怕循環下,掩藏了一個對黑人的歧視。美國法律規定對於犯罪達某一定的徒刑者,是不能投票的(類似我們的禠奪公權)。所以美國的黑人有140萬張選票是報銷的。換算一下,有40%的黑人是沒有投票權的,雖然黑人只佔了美國人口的12%。有人可能會說,都是黑人咎由自取的啊。哈哈,老美的白人也都是這樣講,但是在美國的社會福利縮減下,對於原本弱勢的黑人就更弱勢了。有沒有歧視?美國人也吵。在此就不贅言了。有興趣的可以看廖元豪老師所寫的一本書:《美國法學院的1001天:廖元豪的留美札記》,對於黑人的若是有淺顯易懂的敘述。
現在,美國監禁工業越來越蓬勃,因為美國現在有3%的就業人口是在監獄中服務,而且這個工業沒有污染、沒有環境保護的問題、沒有資源的限制(在立法、司法合作下,長期刑監禁的人只會越來越多)、符合民意的需求。這是一個百億美元起跳產業!
裡面有講到台灣,克利斯帝爺爺說,在某本期刊中看到一名日本醫師引述台灣大學醫院院的李醫師所表示:「台灣接受死刑犯的器官捐贈」,這件事應該是不可以!死刑犯是不能被這樣處理的!
一開始我是看的莫名奇妙!為什麼不可以?是啊,我已經太習慣了實用主義下,所有的東西都要用到最極致,花的每一毛錢都要有效果,所以我們才會有大學評鑑是用工廠的標準──論文篇數;大學已經不是做為社會的良心以及研究有爭議的問題,只是一個論文產生機器。死刑犯也是,花了那麼多成本在審判、監禁、執行,既然死刑犯本身同意的話,拿它的身體來做器官移植也沒什麼問題啊!
後來我想說,會不會要連結死刑廢止來觀察!既然監獄裡面的死刑犯就像一個個器官農場;我們偉大的中華民國就絕不可能廢止死刑。畢竟需要內臟的人太多了…多麼不堪啊。不過這也只是我的胡思亂想,不知道是不是克利斯帝爺爺的意思。
最後,這本書真的不錯,翻譯不懂的地方就看原典吧,聽說我的師兄、師姐們在老闆的訓練下,我進研所的前一年就是唸這本書的原典。啊。
推薦給大家,克利斯帝爺爺的好書一本:《犯罪控制-工業時代的來臨》。
- Dec 15 Sat 2007 16:50
好書推薦:《犯罪控制-工業時代的來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